梅花文苑
大家韩羽 - 散文 - 文学频道 - 梅花文苑
当前位置:梅花文苑文学频道散文 → 文章正文
大家韩羽
作者:佩秋阁 | 来源:原创 | 时间:2016-06-15| 阅读权限:游客 | 会员币:0金币 | 【
大 家 韩 羽


韩羽先生是大画家,说他大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对艺术的追求上玩命,执着到让人感到可怕的地步;二是对金钱的态度上,从没有想过要用画去换多少钱,这在当今的画家中真可说是一个另类。
论学历他初中还没毕业,打小喜欢戏,扒着台板看戏,又在戏班混过,唱、念、坐、打,戏剧故事、人物,乡村风俗,都刀子一样刻在他童年的记忆里,再加之他嗜书如命,都奠定了他的文和他戏剧人物画,在以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。
作家苏童说过这样一句话:一个作家童年的记忆就能写一辈子。这话我信,但我还想说作家、书画家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,它是原野上自生自灭的野花,源于天性使然,再加之后天的勤奋和“痴”求,才可能成就一个艺术家的梦。
韩羽先生很早就悟到这一点,做个画匠容易,做个有思想有创意的画家就要有文化功底托着,所以他才拼命读书,对于自学,他的初中文化就够用了,可谓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韩羽对他的文和画有一个形象的自喻,来源于幼时所听,现转述于此:一盲者,一跛者相寓于室,邻失火,火延及室,欲奔避,盲者苦失目,跛者苦病足,共商之;盲者负跛者于背,跛者擎盲者耳示方向,卒相偕逃离火窟。吾著文、画各有所短。文之不足,以画补之,画之不足,以文补之,系效颦盲者跛者也。韩先生说的谦虚,其实他的文和画都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境界。
我自认为读了不少书,看过中外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,但读画家写的书不多,也没有尽心去搜罗他们的书,最近几年忽然对画家写的书开始感兴趣,读了范曾写的书,吴冠中、黄苗子、黄永玉等写的文,感到耳目一新。朋友又推荐了韩羽前些年写的《闲话闲画集》,是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出的一本小32开本的小书,书的设计和纸张都极一般,但书的内容是文图并茂,是韩羽的文配画,黄苗子写序,这一读,就喜欢上了,成了枕边书,时常在临睡前翻动一下,文极短,寓意深刻,再配上画,廖廖的简洁线条,又为文添彩,互为提升,真是相得益彰,不觉叫好,好文!好画!
以后又看他的画又读他写的《韩羽小品》,是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韩羽文集,感到这个画家可说是学识渊博了,他不但传统文化底蕴丰厚,还读了太多的外国名著,当然还有外国画家的作品,把毕加索的结构变形,运用到自己的戏剧人物画和漫画的造型上,才有了后来的动画造型《三个和尚》得了好几次国际大奖。
黄苗子在《闲话闲画集》序中说韩羽“土极而洋”,对此韩羽是这样解释的:说土是本质,“质”以传真。这仅是“土”的表象,它的根本是质,土以见真。《论语》有言:“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没有点土气,还成不了君子哩。“洋”当然是创新了,“新”如没有“真”垫着底,也就没有多大的份量了。
说白了,“土”就是实在的生活,琐碎而慵常,文也好画也好,要从生活中来再到艺术中去,用比喻和夸张把生活提升到艺术的层面,这样才有作家和画家的创作。人们欣赏的是艺术化了的作品,在这里得到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。
画界都知道韩羽的画从不肯轻易送人,他做画的态度认真的可怕。一张画他要创作百遍以上,说百遍只是个虚数,其实又何止百遍?他追求艺术上的完美,追求偶然的绝美。曾有他的学生问他,你一张画画那么多遍,不觉得枯燥乏味吗?他回答,不乏味,因为每一次创作都有一个追求点,等于每一次都不是重复,怎会感到枯燥?
这就是说他每一次创作都有一个着重点,这就是他的兴奋点,在一次次的不同追求中,达到自己满意,这样出来的画又怎能轻易给人?所以他的笔墨工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。
去年,曾有一个画商出大价要买他一张画,被他当即回绝,说给多少钱不卖,现在不画了。他现在正整理文集,国家要给他出一套全集,他在忙着整理这些。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,尽管身体很好,还要自己写些东西,整理文稿,也是要花些气力的,他又极认真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
由于工作关系,经常与书画家们打交道,感到现在有一大部分书画家有一个共同的缺陷,就是文化功底不深,积淀不足,这就影响他们的书画向着个性的方向掘进,不会再有大的进展了。尽管有的书画家也能在全国大展上入选和获奖,作品也能卖上价钱了,但艺术上很难再有发展,有的书画家被挤到穷途末路,来个变形夸张,不伦不类,让人感觉江郎才尽,无路可走。
韩羽是奇才,把笔墨玩到这程度,实属罕见,不易!
 

顶一下
文章录入:佩秋阁 | 浏览次数:读取中…

|友情链接|| 在线留言 | 网站管理 |

Copyright 2008-2026 www.njwen.com 梅花文苑/ 网站联系QQ:975154019 /苏ICP备13030835号 Rights Reserved 0天0小时0分0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