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文苑
小议孔明 - 散文 - 文学频道 - 梅花文苑
当前位置:梅花文苑文学频道散文 → 文章正文
小议孔明
作者:荷叶田田 | 来源:原创 | 时间:2016-10-11| 阅读权限:游客 | 会员币:0金币 | 【
小议孔明
 小议孔明

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砺精,险躁则不能冶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”这是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,我非常喜欢,读中学时就记诵于心了。孔明先生聪明博学,神机妙算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是旷世英才,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,人们早已将他奉为神明,他也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。

然而,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。伟人做事也会有意外和疏忽,今天本人就斗胆小议孔明的几个疏忽。

首先隆中对有对无策。刘备三顾茅庐,当时的孔明毫无实战经验,漫天空谈,自以为是,说:“要谋取天下,复兴汉室,首先要占据荆州、益州,建立根据地;第二步是兵分两路进取中原。”其实,孔明不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,一千多年后的军事家毛泽东曾评点孔明,“其始误于隆中对,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。其终则关羽、刘备、诸葛亮三分兵力,安得不败。”兵法云:聚则力强,分则力弱。毛泽东的话不无道理,弱势的蜀汉三分兵力,国势分散,战而无功,最终灭亡。所以我认为蜀汉灭亡的最大原因是孔明的隆中对。

其次是任人唯亲。因马谡饱读诗书、熟谙兵法,与孔明有父子情、师徒义,孔明竟不顾刘备临终遗言“朕观此人(马谡),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。丞相宜深察之”的谆谆告诫,误用马谡致街亭失守,大伤了蜀汉的元气,从而造成了军事上的巨大损失。而魏延乃“善养士卒,勇猛过人”的武将,当年深得刘备的赏识,刘备在由汉中迁成都时,留其驻守汉中,经营汉中这块根据地,把守蜀汉北大门。可因其脑后长有反骨,孔明不喜欢他。即使魏延屡建奇功也得不到信任。公元227年,孔明准备北上伐魏时,魏延提出让他“领精兵五千,负粮五千,取道褒中,经子午道直捣长安”,让孔明率大军“从斜谷出”,与其会合长安,“不过十日,咸阳以西可定。后来的事实证明魏延的作战方案是可行的,正确的。孔明一时糊涂酿千古遗恨,真乃大疏忽。宋朝的何去非也评价道:“孔明有立功之志,而无成功之量,有合众之仁,而无用众之智。”可以这样说,孔明没有用人的果断,葬送了马谡的性命也。

第三,事必躬亲,壮志难酬。为了报答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,孔明辅佐刘备东和孙权,北据曹操,南擒孟获,西取刘璋,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。但其辅政后,事无巨细,都要亲自过问,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,但是无意中导致两个严重后果:一是自己积劳成疾,星落五丈原,魂归定军山;二是限制了人才的发展,连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,孔明也要亲自处理,军中“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”,所以孔明死后,蜀国人才青黄不接,造成“蜀中无大将,廖化当先锋”的局面。这的确令人慨叹。有人说:“备前则后寡,备左则右寡,备右则左寡,处处不备则处处不寡,处处皆备则处处皆寡”,孔明聪明但不智慧,重局部而不及宏观,事必躬亲,其实徒劳,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,最终壮志难酬。

第四,其愚忠至极不可取。刘阿斗真是个扶不起来的皇帝,魏国大军兵临城下时,他竟自缚双手而降,以致亡了蜀国,去了洛阳后仍“乐不思蜀”,如此之人,值得孔明鞠躬尽瘁地辅佐吗?!章武三年(223)二月,刘备病重,召孔明到永安,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,刘备对孔明说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这是刘备临终的肺腑之言啊,假如孔明自己当皇帝,蜀汉政权至少会再兴盛几十年,不会这么快灭亡的。作为臣子,忠诚可赞,但愚忠不可取,最后导致“汉中无人”,苦的是蜀中百姓。

总之,孔明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,留下了一堆难以收拾的后事,也留下了一个朝代的遗憾。

 

顶一下
文章录入:荷叶田田 | 浏览次数:读取中…
上篇文章:灯的遐想
下篇文章:哑巴四婶
1

|友情链接|博客| 在线留言 | 网站管理 |

Copyright 2008-2020 www.njwen.com 梅花文苑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:975154019 : 0天0小时0分0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