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文苑
文姬归汉话曹操 - 饭余茶后 - 文学频道 - 梅花文苑
当前位置:梅花文苑文学频道饭余茶后 → 文章正文
文姬归汉话曹操
作者:佩秋阁 | 来源:原创 | 时间:2016-05-14| 阅读权限:游客 | 会员币:0金币 | 【
文姬归汉话曹操

    蔡琰,东汉末女诗人。字文姬,今河南杞县人。蔡邕之女。聪明灵秀,博学有才辩,妙解音律。初嫁河东卫仲道,夫亡无子,归母家。兴平中(194—195年),天下丧乱,她被胡骑所获,当时她一袭素服,被胡兵追逐中一脸憔悴,幸匈奴左贤王极时赶到,免于胡兵所困搅,在左贤王婉转劝慰下,随其到南匈奴,时年十八岁。别恨离国,是属无奈。想她一介女子,父母已亡,又无姊妹,丈夫新故,国仇家恨,身心俱焚。身后事不堪回首,往前走路茫茫,是否于绝望中着一稻草耳?不得而知,一陷匈奴十二年,与左贤王育有二子,从此遥对长安,天各一方。
    所幸左贤王对其怜爱有加,贵为王妃,金鸣鼎食,又有二子相继来世,渐渐平复了她充满伤痛的内心。但对她一代才女,远离故土,夜阑人静之时,在那孤寂的毡房里,虽有华丽的羊毛毡毯,炉中火红的温暖,挥手即来的奴婢,但那吹过草梢的风捎来的却是南边的信息。在那长安郊外,埋有她被冤杀的父亲的遗骨,早已荒草萋萋。想她父亲少时博学,喜爱辞章、术数、天文、妙操音律,书法更是名噪当时,他写经于碑,立于太学门外,世称“熹平石经”。碑初立时,观瞻者、摹写者,每日车乘千余辆,堵塞街巷。其散文长于碑记。诗歌以《述行赋》较著名。原有《蔡郎中集》,已佚,后人有辑本流传。他仅有文姬一女,视如掌上明珠,从小栽培,家学深厚。先秦汉文化的浸润、文人的风骨已传入骨髓,在这荒蛮之地,文姬被从大汉的文化中连根拔起,抛向异域,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,也只有夜深时,她才任思绪像荒草一样蔓延。一只胡笳,吹不尽的思乡曲。
曹操,东汉末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。这是位自宋以来受很大歪曲的历史人物,特别是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问世以来,他更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反面,但评价一个历史人物,应该全面的来看问题,应从大节上权其轻重,看其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推进是否有大的贡献,在于曹操不仅有而且大。虽然他有许多缺点,疑心大,杀人多,包括杀称病在家、不为其服务的华佗。镇压青州黄巾军,这是不争的史实,但他把三十万黄巾军整编为“青州兵”连其家口百万,兴办屯田,整训军部,使其后来成为统一北方的一股很强的军事力量。据史书载,他不信天命,举能扬侧陋,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“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”的人;汉献帝建安五年,他败袁绍于官渡之后,从所获敌方文书中把许下和军中人给袁绍的通信都烧掉了,不加追究,真的是够开明自信的。至于其多才多艺,他“御军三十余年,手不舍书”,是一位好学博学之人,他不仅有武略,而且重文治,建安文学的高潮是在曹操父子的鼓舞下形成的,曹操、曹丕、曹植在汉魏文学史上都有浓重的一笔,这里无需赘述。
    我愿在这里套用一句话“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”,这里是单把曹操作为文人的一面来说的,他便是性情之人。可以说他懂得蔡琰,深知她的才学。他要干一件伟大的事,迎文姬归汉。时曹操虽重兵在握,也还不是丞相,就是在迎文姬归汉的同年,建安十三年才进位为丞相。曹操要在文治上干一番大事业,他要文姬回来参与《续汉书》的撰述,继承其父蔡邕的遗业,但也深知文姬离汉十二载,生活也还优裕,又有二子,能否以国家为重,顺利而归,也还是犹豫的,因此他为使者董祀入匈奴准备了金璧和大量的绫罗绸缎,又告诫说:万不可强硬,回来否,全凭文姬夫人自愿,更不可仰大欺弱。更可攻心的是曹操也善弹琴,他亲自监制了焦尾琴,是仿照其父蔡邕的焦尾琴制造的,并亲自试了音。
当迎归的车马浩浩荡荡的到达匈奴的时候,呼厨泉单于就答应了让文姬归汉,最高首领的答应,使文姬感的欣慰。他以汉匈和好为基,以国家大事为重,这是英明的决策,前朝有王昭君嫁入汉求亲的呼韩邪单于,汉匈和好多年,后有文姬入匈奴,不同的是前者自愿,后者有被掠的性质。
能归汉,文姬自然是欣慰的,她时常讲“狐死首丘”的故事,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。但左贤王死也不肯让其二子随文姬归汉,这在文姬无疑于肝肠寸断,生离幼子对母亲是残酷的,她做《胡笳十八拍》,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。胡笳十八拍之十六说:十六拍兮思茫茫,我与儿兮各一方。日东月西兮徒相望,不得相随兮空断肠。对萱草兮忧不忘,弹鸣琴兮情何伤。今别子兮归故乡,旧怨平兮新怨长。泣血仰头兮诉苍苍,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。但文姬就是文姬,离子再痛断肠,也抵不过国家的召唤,她终于踏上了回乡路。
    一路上人民安居乐业,早已不是离家时生灵涂炭。诗人的心是敏感的,她感到国家正秩序化,想自己虽抛夫别子,但与国家的事业相比,真的是无足挂齿。离长安愈近,心越发平缓了。父亲的墓在长安郊外,先看看父亲,告诉他女儿已回来了!
文姬归汉后,把父亲早散失了的遗著四百多篇,全靠记忆,已经记录出来了,在《续汉书》的撰述上提供了宝贵的材料。
文姬归汉时大约三十一岁,又嫁董祀为妻,卒时不详。她的二子是否归汉,史书没有记载。一九五九年,郭沫若同志写了一个五幕话剧《蔡文姬》。郭老在这个剧本里写了八年后二子归汉,我想这是郭老对蔡琰的怜爱,也是其创造的艺术的真实。我宁愿相信艺术的创造,这是对文姬最高的奖赏,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。
    曹操迎文姬归汉,用重金赎之,这是曹操的文韬武略,更重要的是他爱才惜才,其内心深处更有仁爱的一面。在军事上他骁勇善战,足智多谋,对下属施仁政,可谓恩威并重;在文化上尊重贤才,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,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。特别是迎蔡文姬归汉,也只有曹操想的起做的到,他统一北方后,一定有雄略想统一全国,虽然未如愿身先去,但为曹氏江山奠定了基础。


   历史的长河,时间的浪淘沙,已使一切清晰。
顶一下
文章录入:佩秋阁 | 浏览次数:读取中…
上篇文章:夏初的霜冻
下篇文章:那天

|友情链接|| 在线留言 | 网站管理 |

Copyright 2008-2026 www.njwen.com 梅花文苑/ 网站联系QQ:975154019 /苏ICP备13030835号 Rights Reserved 0天0小时0分0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