掐指一算,离上一次台前唱歌已经十年了。
那年我刚参加工作,那年我演唱的曲名也是越剧《算命》,那年台下的观众我一个也不认识,那年我的演唱还十分生疏,后半段完全是其他越迷带着一起唱完的。十年后,当我再次走上舞台,虽然依然有紧张,但已经能熟练地把这一个选段完整无误地唱下来了。尽管因为平常练习和场地上的卡拉OK带不是同一个,导致我临时应变跟着新的带子演唱,结果明显效果不如日常所练习的那么流畅,但终究是勇敢地站在了舞台上,勇敢地唱完了我最喜爱的这一越剧选段。
其中的波折,关注我微博的朋友大概能了解一二。赛前一天,各选手去科苑宾馆的多功能厅选歌,我兴冲冲地去了,却发现场地的选歌系统并没有我要唱的曲子。当场的同事们纷纷建议我换曲子,我一边犹豫一边在微博上发言“我的越剧选段<算命>在所选场地没有该曲的情况下终于选择放弃,不甘心但无可奈何,其他的我这水平哪能和别人比啊!算了,就当给自己一个练练胆量的机会了。”之后有朋友发表评论“切,别说我瞧不起你哈,流行歌曲她们人人都会唱,越剧可不是是个人就能哼的来得,你干吗放弃自己这么强大的优势啊。”在这朋友鼓励下,临到离开场地前我又改变主义,重新选定之前的曲目,最终还是选回了越剧。
为了第二天的比赛,晚上在网络上四处寻找伴奏带,皇天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土豆网里几十个类似的曲子里找到了合适的伴奏。脱离了卡拉OK,跟着伴奏练习了几次,效果却不尽人意,不是抢拍子就是忘词,我的信心又大打折扣了。箭在弦上,已不得不发,已经到了这个时间,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
比赛当天下午,有其他选手要换歌,我用伴奏唱了一遍,感觉效果也不是那么好。问当时在场的尚祖智我要不要也换歌,尚给了我肯定的答复“说实话,我都听不懂”。不懂,那是肯定的,临到赛前我又要改主意么?换了一首歌重新唱了一遍,不熟练,歌词都没有记住,于是选择放弃。晚饭后,和同事一起聊天,大家纷纷表示从来没有听过《算命》这一段,倒是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》,大家多少都听过一二,大家建议我再选选。于是,进了音响间想要找找有没有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》这一选段,无意中在他们的老系统里发现了很多越剧选段的卡拉OK带,这一发现终于可以让我脱离伴奏带而改为和大家一样的卡拉OK一样的模式,因为熟练程度的区别,最终还是选择了我一开始就选定的《算命》,只是不是我日常所练习的茅威涛的版本,好在区别不是太大,我也能跟地上。
因了预赛排名的关系,我安排在第一个上场,这多少让我有点儿紧张,但我得承认,这紧张程度甚至不如我跑
随着音乐响起,我沉浸其中,场上大概没人能听懂我的歌词吧,也大概无人能欣赏越剧的魅力吧,那又如何呢?站在舞台上,我需要的是勇气,我寻找的是胆量,我想要的是自信。评委们的分数对我来说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自己还能找回重新走上舞台的信心,重要的是我依然还有勇气面对灯光和观众。最高分9.35分,最低分8.5分,我知道成绩并不怎么样,但这对我来说真地不重要。后来碰到一位同事,不无安慰地告诉我:倪姐,你要是比他们晚上场,分数一定高一些。再后来,听到评委在评论中点名第一名选手唱越剧的功力,最后,在微博上看到肖鹏评论:倪姐,第一个本来就不容易,又是越剧,赞一个。我想这些赞扬和鼓励,也是我这次鼓起勇气走上舞台的收获。
在观众席上,听其他选手的歌很是一种享受,旁边座位上的另一位选手问我:你怎么会选择唱越剧呢?我们大家都不懂得欣赏。其实原因很简单,正如朋友说的那样,因为流行歌曲人人会唱,而越剧又有几人会呢!我之所以选择唱越剧,无非是想给大家这样一种信息,我会唱越剧,恰好研发部的这次K歌比赛给了我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大家的机会,如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