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孟良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文艺战士,他创作的长篇小说《三辈儿》、《儿女风尘记》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喻户晓,成为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,影响了几代人。他多年来笔耕不辍,又于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《血溅津门》,这部小说又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播出,影响很大。他今年八十二岁了,还在笔耕,又增加了在艺术上探索的新内容,进行书法和绘画的创作,并且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,我从小就读过他的书,没有想到将来会有一天我会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,更没有想到我会和他在一个单位工作,只是我来到文联工作时他早就离休回天津老家居住了,但他的信息还是不断,时常有电话联系。
能为他的文集做些具体的工作,我是非常荣幸的,可他总是客气地在电话里说,让您受累了。在举行首发式那天早晨,他从天津赶来,刚把他迎到酒店的休息室,他就吩咐他的儿子快拿出送我的一副书法,嘴上说:我早晨一起来,趁精神好,就给你写了几个字。我有些不好意思,忙接过用报纸精心包裹的纸筒,展开来,上面写着《仁者长寿》,落款处:张孟良八十又二,面对老人的祝福,我脸上有烧烧的感觉,觉得劳累了他,自己受之有愧也受之不起。
我还是收下了老人的期望和勉励,让这几个字,成为我今后为人为文的尺度,不断修行自己的人格和涵养。
在午餐休息后,我又来到九楼他的房间去看他,那是冬日的阳光西斜的时候,橘黄的光从西窗漫洒进屋里,把整个房间影在暖暖的色调里,在那欧式的沙发上老人端坐在那里,精神矍铄,腰板峭拔,没有一丝老人的庸懒。
见老人精神很好,我就文与书画的问题向老人请教。
我问:您看,现在出现了作家和书画家反串的问题,好多作家除了写书,还搞起了书法和绘画,而好多书法家、画家又写起了小说,散文。像黄永玉、黄苗子、范曾、吴冠中、韩羽等,而作家像贾平凹、熊召政等还有您又搞起了书画,并且都有自己的创新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,不同门类的艺术是否在高处都是相通的?
他说:你说得很对,艺术到一个层次以后,它是相通的。本来写字和绘画文章都是一体的,尤其大家更是如此,像苏东坡,他的书法、绘画、诗词都自成一家,都一样优秀。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,数不胜数。书画家要有文化功底托着,才能写出好文章,画出好画,写出有个性的书法。现在好多书法家、画家,没有文化积淀,只是单纯的写字,画画,只能叫书匠、画匠。有文化积淀的作家也一样,由文入画也很轻松,并且一出手就显出不同,就是这个道理。
老人的话,让我受益匪浅,使我对艺术不敢小觑,充满了宗教般的虔诚。
为了不打搅老人,我赶紧止住话头,让他的助手给我们拍了一张照片,便告退走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