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了几次家以后,母亲送给我的麦秆扇终于还是不见了,扇面上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也只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。
小时候,家里还没有电风扇,夏天大都靠麦秆扇用来摇一丝凉风。孩子睡着的时候,母亲用麦秆扇赶蚊子;饭菜等客人上桌的时候,主人用来赶苍蝇;炎热的夏日,麦秆扇是我们最好的工具。顾名思义,麦秆扇是用麦秆编织而成的,在那个电子器械还不曾流行的年代,麦秆扇一律皆由农村妇女手工打造。首先要选合适的麦杆,并不是所有的小麦都能编出麦秆扇来,一定得挑那些个头高的、杆子粗的;挑出麦秆以后,要用水泡一两小时;然后在用手或者光滑的木头把麦秆压扁;压扁之后就可以进行扇子的编织了,如果想要漂亮的花样,还需要把其中的一部分麦秆染上色,这样在编织的时候交叉起来就可以编出带颜色的花样来了。也许是因为颜料受限,麦秆的颜色以粉色和绿色居多,构造出各种漂亮的花样来,扇面上有的是囍字、有的是福字、有的是鸟停在枝头、有的是鱼游在水里、有的是兰花枝叶摇曳,想在想起来都觉得是好漂亮的工艺品。遗憾的是,那时候没有照相机,否则也许我还能拿出照片来给大家欣赏一下我童年的麦秆扇风采了。
我家的那些扇子都是外婆亲手编织的,选麦秆、压扁麦秆、给麦秆染色、选编织花样,这每一个步骤都是外婆亲自动手完成。每年一放暑假,我们几个表兄弟姐妹都会去外婆家住几天,虽说其实离家很近,但也有不同的乐趣。外婆很勤快,每年会编很多麦秆扇,我们那么多表兄弟姐妹,她都不会落下一个人,有时候甚至可以悄悄拿到两把扇子,别提心里有多美了。有时候,也跟着外婆编织,却笨手笨脚地总也学不会,至今只会最简单的两根交叉编。就这样,外婆的手艺在我这一代算是彻底失传了,母亲倒也会一些,但因时代的变迁也不再做这繁琐的事了。
当年母亲结婚的时候,她的嫁妆里面,压箱底的就有好多囍字、福字、花鸟虫鱼的麦秆扇。我长大后,母亲又给我分了几把。从上大学带到西安,再到上班后带到北京,一路跟随我辗转几千公里,最后在搬了几次家以后终于还是没再留下来了。从此我再也找不到外婆的麦秆扇了。
在物质文明飞跃发展的时代,正如麦杆扇的消失,有些老人的手艺慢慢地随着时间长河流失了,从此再也寻不见。名气响亮一些的,比如剪纸、捏糖人这些老手艺,作为文化遗产流传了下来,也还有一些年轻人拜师学艺,继续发扬着旧时代承传下来的国粹。而像外婆编织的麦秆扇,则再也不复天日。如今,还有我的记忆可以回味留在脑海中,悲哀的是,终有一日,连记忆也不复存在。几十年后,又有谁还能记得手工编织麦秆扇的过程,又有谁还能欣赏到那原生态的质朴美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