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故乡,在美丽富饶的浙江兰溪,梅溪畔的童年、兰江岸的少年,组成了我记忆中的故乡。
小时候,跟着父母在田地里干活,累了就在田埂上睡觉。一个簸箕、一个麻袋就是我的床。跟着姐姐哥哥学会了抓泥鳅、摸田螺,脸上沾满泥水也是常有的事。放学后就和同学一起去放羊,不放羊的时候就干拔草的活,把草晒干了留给羊冬天吃。农忙的时候,苦哈哈地干活,割水稻、晒稻谷、插秧苗,每年暑假都要晒黑好几圈。还有晒烟叶、摘棉花、摘桑叶等各种农活,也曾经干地轻车熟路。如今,这些往事只留在记忆中了,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都丢失在了岁月的河流中,留下的只有记忆的芬芳。摘香瓜的喜悦、到荷塘里抓鱼的兴奋、采茶后用挣来的钱买冰棍的开心、把采来的中药拿到供销社卖后换得零钱的欣喜,梅溪畔的童年,清苦却也快乐,这一些都是岁月赋予生命的记忆。
初中毕业,我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兰溪一中,要在城里求学三年。那时候,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都选择住校,宿舍是大通铺,只要大喊一声几乎全年级的女生都能听见。为了省钱,我们大多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。所以周末的时候,就可以一起打打球,爬爬山,有时候也相约着去中洲公园,在兰江畔一坐就是一下午,当然,更多的时间是刻苦学习。同吃、同住、同玩的高中三年,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。我们手拉手穿梭在兰城的大街小巷,一起在兰江畔的小路上奔跑。那时候路边的酥饼真香啊,每次走过都忍不住流口水。还有,糯米饭夹油条,中学毕业后再也没有吃到过。还有,校园的桂花香和街头散发的栀子花香、兰花香,真真都是令人怀念的芬芳。兰江畔的少年,清贫却又富有意义,这一些都是岁月对青春的馈赠。
故乡的情结离不开故乡的味道,故乡的小麦玲、小麦粿、麦饼、梅干菜,都是我念念不忘的美食;故乡的情结离不开故乡的山水,故乡的转轮岩、密溪岩、通州桥、中洲公园、横山,都是我忘不了的风景。故乡的情结离不开亲切的乡音,你吃了吗用的是“侬食过没”,我瞌睡了喊的是“俺困了”,你肚子饿了吗说的是“侬肚饥么”,这熟悉的乡音让我在北方思念着南方。原来,故乡的情结,一直在我的生命里。
故乡的文化名人很多,清代文学家李渔、民国著名作家曹聚仁、明末清初的才女倪仁吉等等,都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大的成就。因此,有些乡亲们总期望我也能有更高的成就,这种期望有点让我惶惶然。我不想功成名就,也不想出人头地,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自己。我写过很多有关故乡的文字,每一篇都是我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,就像我在《故乡的桥》里所写的“我真希望有一座桥,一脚跨过去就是故乡”。故土情怀,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记忆。
怀着梦想离开故乡,却依然心系故乡,是因为我的血液里流着故乡的情怀,我的生命里饱含着故乡的乳汁。故乡,是一支清远的笛,在我的心里响彻着悠扬的笛声,动听极了;故乡,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,在我的眼前时常闪现,亲切极了。故乡,是一本厚重的书,待我细细翻阅品读,去挖掘更多的记忆;故乡,是生命中一把富含力量的伞,把仇恨、冷漠、自私遮挡在心灵之外,让勤奋、诚实、节俭注入我的血液……
难忘的故乡情结,终究会贯穿我的一生。无论我身在何方,心里想念的永远是江南,是浙中的那一方故土,想念那里的山,那里的水,那里的人,那里的乡音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