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安抚自己意不能平的心情,在校庆的第二天,10月2日,约了几位同班同学前往母校漫步。趁有些校庆布置的场景还在,趁校庆的余味未散,秋季的风景英姿飒爽,正好适合校园里闲走慢看。
跟随橱窗里历史的足迹,母校八十年风云变化一一展现。忆峥嵘岁月,硝烟之中初建,动乱之中辗转。自1936年到1958年,几度迁址,数易校长,借祠堂、立庙宇,创学授业的初衷始终不改。历经22载,完成前身县立简易师范,县私立辅成中学,县立初级中学和县私立担三初级中学的四校合并,在云山之下成立了浙江省兰溪第一中学。云山之麓,那不正是我求学三年的地方么。那条长长的斜坡,我们总是跑着往下冲;那一排黑板报,留下多少青春的字迹;还有那夜灯如白昼的教室,留下我们勤奋好学的身影……
母校,曾经学习和生活了三年的地方,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那是一个心灵的家。我们的人生,是从这里开始真正有了跨越。第一步的跨越,从农村来到了城市,哪怕依然吃着梅干菜,穿着旧衣服,毕竟已经靠学习成绩跨出了一大步。而在一中学习的三年,更是成就了以后的人生道路。是一位位老师们,用他们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学生,让我们汲取着丰富的营养,并把这些吸收消化成我们的知识。依靠着这些知识,我们得以走上大学之旅。就是这样一个心灵的家园,送我们走上征程,又敞开怀抱迎接我们回家。
从回忆的思绪里拉回现实之中,此时的校园很是幽静,有几位头发花白的长者也在橱窗前低语逗留,恐怕也是如我一般悄然来寻找记忆的吧。周巧玲同学如约给我带来了校庆当天的桂花诗会作品集,正聊地兴起,转身又恰好看到了李校长领着一位学长走进了校园,原来该学长也是错过了昨天的校庆典礼,今天回母校重温往事的。
沿着中央大道继续前行,一中各届学子的名单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。我们站在了94届高三(2)班的名单前,找到了自己的名字,那一刻,似乎又穿梭回到了校园时光,我们依然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。在片刻停留之后,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学校操场。那里,昨天有近万人齐聚一堂,声势浩大的场面令人动容。而今天,操场上只有正在拆除主持台的工作人员。我们站在操场的边缘,想象着昨日的盛况,以无比虔诚的心默默地祝母校八十诞辰生日快乐。
站在横山脚下,远看矗立着的聚仁塔,似乎,这是一个了了心愿的仪式。
等我们离开校园的时候,门口布置的“回忆、回家、回报”已经拆除,“道学、功业、文章”担三石碑两侧的氢气球和条幅已经撤销,校园再次恢复了宁静。来过,走过,仿佛便圆了我的遗憾,那首校庆桂花诗会吟诵的诗歌又飘荡在我的脑海。庆典已过,余音犹在,虽不能亲历庆典盛况,但我们的心始终和母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无论我们身在哪里,始终是一中家园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