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仁吉,字心惠,自号凝香子,明末清初,出生于一个富足的书香门第,其父官至江西同知。因为上有三位兄长,倪仁吉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,又因其父亲受到政治上的排挤回到故乡,一心一意教出了多才多艺的倪仁吉。她善诗词、懂音律、能绘画、熟刺绣,真正的才艺双绝,名动一方。其父“以文取郎”,将她嫁给了义乌秀才吴之艺。本以为夫妻恩爱携手到老,却不料年纪轻轻便阴阳两隔。吴之艺去世的时候,倪仁吉不过二十芳华,夫唱妇随携手共度的婚姻生活仅仅过了三年。悲痛欲绝的她,也曾想追随亡夫而去,最终因丈夫弥留之际让她立下“立嗣奉母”的誓言而在人世间继续挣扎。寡居之后,倪仁吉过继了其夫吴之艺兄长们的三个儿子,从此,一边孝敬婆母,一边教养子成才。长达十三年的侍婆为母,在当地传为孝心可鉴的佳话。同时,她笔耕不辍,勤于笔墨,于花甲之年,将诗稿著作合集成《凝香子诗稿》,并流传了下来。
目前收录在《凝香子诗稿》的有三百多首。倪仁吉的诗词有写景寄情,如《花朝》在春色里的心情,“若无佳况可酬春,满眼园林淑景新。花底穷愁花上月,季季长伴看花人”。 有着游玩山水的轻快,如《山行》中所描写,“莫羡桃源可避秦,恰生幽谷待幽人。送迎不尽青山意,纡折还随流水亲。莺如呼旧识,嶙峋石似证前身。何能小筑长松下,时听风涛濯世尘”。也有写事寄语,一首《弹琴》写出了丈夫离世后独自一人的悲伤,“梨花小院午风轻,漫理冰丝入太清。一片梧桐心未死,至今犹发断肠声”。 她的诗词,或婉约动人,或悲秋伤怀,或景致喜人。在文字之中,一个满含才情的女子,含着历史的足迹缓缓而来。
倪仁吉,在未嫁之前,就已经有了才女的盛名。她兰心蕙质,除了出色的诗词以外,书法、绘画、刺绣等样样精通。她的绘画和刺绣流传甚广,虽因时局动荡,失传了很多,但通过流传下来的作品亦能看出她深厚的功底。
她的书法师从哥哥倪仁桢,尤其以楷书为长,字形圆润如玉、端正大方,既具备女性的柔美,又不失笔墨的圆润。为出版《凝香子诗稿》,她用楷书把诗稿誊抄之后贴在墙上,时常研读、修改,最后才集结成诗集。
倪仁吉的绘画同样得到了很高的肯定。《宫闺氏籍艺文考略》一文记载:“善丹青,写美人极妍尽态,称为绝技,亦工山水”。浙江博物馆收藏的《仕女图》,是她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之一。仕女,柳眉低垂,裙衫飘然,在春色中手执纨扇。《梅雀图轴》和《花鸟图轴》目前存放于义乌博物馆,是倪仁吉花鸟画的代表作,梅枝之上,喜鹊婷立,梅花绽放,又有喜鹊飞来,在空中嬉戏,动静结合,画作十分逼真。
她的丝绣技艺超绝,以丝线作笔,以绣针为媒,绣出了栩栩如生的花鸟与人物。其中堪称艺术珍品的《傅大士像》,早年流入日本,现在存放于日本国家博物馆。北京国家博物馆保存着她的作品发绣《种树图》,近景远景交错有秩、人物动作鲜明清晰,景致与人物和谐自然。存放于义乌博物馆的丝绣《春富贵图》,配以各色丝线,绣出了栩栩如生的山石、牡丹、白玉兰,春色富贵在倪仁吉的手中愈发地出彩了。
她在她所居住的“仰止堂”开办家庭书院,把满腹才华用于教书育人上,把三个继子先后培养成才。她亲自授课,因材施教,使得三个儿子各有所长,虽没能达官显贵,但也都具备了一定的学识。《义乌县志》记载了倪仁吉教子有方的故事,“抚教为后,三子云将、云亭皆食饩,云津声高黉序”。
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挚爱的故乡,才女倪仁吉也是如此,她的故乡就是现在的梅江倪大村。对于故乡,倪仁吉曾写道:“余家居兰浦之间,溪山深秀,壑树窗幽,既车马迹所不到,而村人多朴野,自治田外,无所事事,里中或称小桃源云”。她捐资修筑的募粮堰如今依然完好地伫立在梅溪之上,历史的痕迹斑驳而厚重,承载着一代才女对故土的热爱。她喜爱家乡的山水,如游览故乡景致密溪岩之后写下的五绝,“龛外游云气,岩前挂雨声;奇观偶相遇,扪石问三声。霞红斜着树,栾影倍涵青。已惜行游晚,归鸦又不停”。她与娘家亲人关系甚为密切,在三子成人后数次回到家乡与亲人为伴。其中与嫂子共游之时,正是冬末春初,残雪未消梅花初绽,倪仁吉写道:“与吾嫂氏暨二三女伴,选胜尽日,盘桓山径中,于时残雪凝峦,梅馨初逗,竹声戛玉,涧溜鸣琴,野况撩人,清思可掬”。在《凝香子诗稿》中还收录了《秋暮寄嫂》和《雪夜怀嫂》等诗篇,可见倪仁吉与嫂子的亲厚关系。
才艺双绝的倪仁吉,兼以十三年侍奉婆婆的孝心得到了邻里乡亲的一致赞扬。一座“节妇坊”牌坊,寓意着倪仁吉守节尽孝的一生。她有着与李清照相似的命运,年轻守寡,孤苦伶仃。诗词虽不如李清照流传甚广,但她的文学造诣同样可圈可点。而她的书画、刺绣都甚至超越了李清照。她忍住了悲痛,把那份伤化成力量,她的品德为世人所高歌;她守住了寂寞,把那份孤独化成动力,她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艺术瑰宝。如此一个才艺双绝、德艺双馨的女子,当得起文学史的楷模,其艺术结晶理应永远传承下去,她的精神也理应得到广为传播。